珠海红树湾伟才国际幼稚园欢迎您!

珠海红树湾伟才国际幼稚园

新生入园支持策略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6-09-06 浏览次数:1393

正确面对入园焦虑       

9月,对所有的孩子来说,应该都不是一个很轻松的月份。大部分的孩子,都要面临着暑期结束后的假期综合症。而小一点的孩子,好比2、3岁的幼儿园托小班孩子,进入幼儿园的头几周相信是所有孩子和父母的噩梦。安全感尚未成熟,他们就要离开父母,独自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对幼儿自己、父母和幼儿教师而言都是一个挑战。


入园焦虑,不单只是在中国出现,它是全世界的孩子都在共同面对的“挣扎”。为缓解入园焦虑,咱们珠海红树湾伟才国际幼稚园也在借鉴德国幼儿园的做法。

“柏林入园适应模式”

      “柏林入园适应模式”,是指父母陪伴入园适应的模式,这种模式现在被大范围地应用在德国幼儿园里,而这种模式也被证实是,能够长期行之有效地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机制模式。因其最初是在德国的柏林被提出的,因此,我们称之为“柏林入园适应模式”。       柏林自由大学的研究者赖温发现,在入园的头半年,就因病请假的次数而言,那些没有父母陪伴、单独完成适应的孩子比有父母陪伴完成适应的孩子多四倍,而且前者在认知发展方面也明显落后于后者。其他的研究者,如罗特曼、齐根海恩、童克瓦·亚姆波斯卡娅等人的研究也证明了父母陪伴完成入园适应对儿童心理、认知和行为发展有积极影响。

何为“柏林入园适应模式”?

  柏林入园适应模式所设定的适应期为1至3周,大体上可分成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阶段,为期3天。幼儿园会专门安排一位幼儿教师作为孩子的负责老师,由她引导父母和孩子共同完成适应。在这3天中,父母(通常是其中的一方)每天陪孩子在幼儿园呆1至2个小时,然后带着孩子回家。在幼儿园期间,父母尽量让孩子自由活动,不主动与其互动,但会对孩子的需求做出回应,继续充当孩子的安全港。负责老师则通过邀请孩子做游戏的方式与其接触,慢慢熟悉起来。在这3天中,不进行分离尝试。老师的任务是仔细观察孩子及其与父母的互动。   第二个阶段是尝试分离阶段,时间安排在入园后的第四天。父母将孩子交给老师后告别离开。然后,教师观察孩子的反应,并据此判断孩子所需适应期的长短。如果孩子在父母离开后情绪良好,或者虽然在刚开始时哭闹,但是经过老师安慰可以很快平息的话,就意味着他只需要一个短适应期(6天左右)。尽管如此,首次分离的时间也不要超过30分钟。如果孩子在父母离开后心神不定,不停地找父母,并且不接受老师的安慰,那么,父母须立刻回到孩子身边。这也意味着,这个孩子需要较长的适应期。   第三阶段是稳定阶段,在这个阶段,老师开始接手父母的照管任务,负责给孩子喂饭、喂奶、换尿布、陪孩子玩等。如果第四天的分离尝试成功,在接下来的第五天和第六天,分离时间可以逐步加长。如果第四天分离尝试不成功,那么,在接下来的两天就不许再尝试,须等到第七天时,再重新尝试分离,然后循序渐进。 第四阶段是收尾阶段。在这一阶段,父母已无须在幼儿园,但是要随时都可以在需要时赶过来。当孩子在父母离开后情绪良好,或者虽然刚开始时哭闹但是接受老师的安慰时,由父母陪伴的入园适应即告结束。这时,幼儿教师取代父母成了孩子在幼儿园的依恋对象和安全港。


入园支持策略     

“柏林入园适应模式”的新生一周适应计划,虽然已经结束。但是,距离愉快入园,我们仍需要爸爸妈妈们与我们共同努力:

1.允许孩子哭,比哄孩子笑更重要

       新生与父母分离后,前几周,情绪波动都会比较大。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玩具不再是自己一个人的、还要尊重各种各样的规则,不再像家里那样自由……一整天下来,他压抑着各种情感,还要承受着对爸爸妈妈的思念。他需要放松,需要宣泄,需要情感上被认可。此刻,静静地拥抱,温柔地抚摸他的背脊,允许他哭,比哄他笑更重要。


 2.带上安抚物

       

       当然,有适应地比较快的幼儿,也有需要比较长时间来适应幼儿园的幼儿,没有谁更出色的说法,仅仅只是个体差异性而已。允许孩子从家里带上自己最爱的安抚物,也是一种减轻焦虑的方法,安抚物可以是玩偶,或者妈妈的一件衣服等。每当孩子哭泣或者需要安慰时,老师给孩子递上安抚物,效果立竿见影。


 3.告别简短而愉快,别太情绪化       

        家长可以以简短的、轻松愉快的方式与孩子道别,说一句“祝你在幼儿园玩得开心!” ——这种放松的态度已然向孩子暗示了你很快就会回来接他。

       部分家长喜欢趁孩子玩得尽兴、没注意时悄悄溜走。或者哄孩子,我去上厕所,5分钟后就回来,然后5分钟后却没有回来。这些做法都是非常不提倡的。安全感是孩子大胆探索世界的前提,孩子只有在明确知道父母去向和确定父母会回来接他们时才有足够的安全感,充满勇气地去独自面对幼儿园生活。悄悄溜走,不和孩子告别,既不尊重孩子,又是一种欺骗行为,严重破坏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和安全感。


 
4 .准时接孩子       经常被早接走的孩子,自信程度往往比其他孩子高。准时接孩子,但尽量避免每次都是第一个接。我可以是“第一”,但我也接受我不是“第一”,允许孩子接纳最真实的自己,接纳可以不用完美的自己。


 5.为孩子创造课堂外的社交机会       离开父母,面对陌生人,孩子有时会把对爸爸妈妈的依恋,转移到老师,或者同伴身上,建立新的依恋模式。这种新的模式,会成为他们人际交往的基础。在孩子放学后,爸爸妈妈可以为孩子创造机会,多和同伴玩耍,帮助孩子的社会性工作模式的建立。

6.避免负面暗示

不利暗示一:是不是很想妈妈?妈妈也不想和你分开。
不利暗示二:再不听话,送你去幼儿园了。
不利暗示三:这几天多玩玩吧,过两天去了幼儿园就没得玩了。
不利暗示四:今天有没有被小朋友打?
不利暗示五:有没有跟小朋友抢玩具?
不利暗示六:在学校有没有吃饱啊?
不利暗示七:你不吃饭,我打电话给老师了,让老师批评你。……提供正面的力量,让孩子坚信幼儿园是安全地地方,老师是可以信任的人。那当孩子遇到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才有可能伸出手,向成人寻求帮助。


 
7.多和老师沟通,建立信任        入园适应期间,多与老师交流。只有多交流,老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知道孩子的喜好,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知道最近这段时间当孩子需要情绪上的安抚的时候,什么样的方法,最有效。只有多沟通,家长才能更好地理解幼儿园的理念和做法,避免产生误会。        最重要的是,家长信任学校,就会举手投足和言谈之间传递出放松、信任和坚定的信息,孩子感受到的是这样的正面力量,自然也会更快地适应幼儿园。


 


家、园,共同努力“入园焦虑”,再见,Say goodbye!
 

珠海红树湾伟才国际幼稚园珠海香洲区茂丰路2号